第387章 開考
關燈
小
中
大
次日,早朝上果然就出使的問題,展開了大範圍的討論,發起者孫正明成為了大家提問的中心,其實這個時期的國事訪問非常的簡單,因為大唐是強者方,所以,展現大唐強大的一面就可以了,那些以強者為尊的蠻夷小國,自然而然的會依附過來,歷史上的李世民都能做天可汗,何況是現在。
孫享福首先提的第一點,就是使團護衛的規模。
人數不能太多,太多了出使的成本就會很大,也會讓那些小國害怕,從而產生不必要的麻煩,一千人左右足以,但是這一千人的戰鬥力一定要精悍,所選之士,要身材高大魁梧,所用裝備要看上去彪悍,通過這小小的一角,向各國展示大唐的精神面貌。
第二點,使團要有大唐社會各界人士,農,工,商,醫甚至龐大的樂師團隊,缺一不可,要在各個方面,給外國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第三點,是出使的大臣,要有與外國簽訂合作框架協議的權力,得到了大唐承認的國家,以後,有大唐國籍的商人,在這個國家需要得到什麽樣的保護,得到什麽的優惠,甚至免稅政策,等等。
這需要使臣具體去跟國王談,要知道,很多西域胡商都在善陽上了戶籍,一旦大唐跟西域諸國都簽訂類似的框架協議,那麽,他們手上的戶籍,作用就大了,即便是大唐什麽都不做,在西域諸國,也一定會常年都有一幫自稱唐國的商人,在市面上活動。
這種手段,會無形之中,讓各國的子民,或者統治者,對大唐都不再陌生,也算是文化宣傳初期的一種手段。
第四點,當然是給弱小國家一些經濟,物資上面的援助,並且,邀請有條件的國家,參加三年後在定襄城舉行的天下第一大比,對於大比的項目,規則,以及邀請函,需要刊印成冊,由使臣擇情發出。
然後就是農,工,商,醫,樂等各界人士,在西域各國自由發揮了,相信,他們能夠找到對自己有利的點。
比如農,孫享福就打算派孫二力去,將西域各國各種能夠食用,或者使用的作物的種子弄回來,嘗試培植,讓大唐百姓的食物更加豐富,能用的資源更多。
工,則是可以將很多技術含量不高的東西,直接在當地建工廠,組織當地的百姓生產,用當地的資源,當地的勞動力產出,賺當地百姓的錢,這是後世比較普遍的發展模式,科技發達的國家,將一些技術含量比較低,比較需要人力的生產制造放在一些貧窮國家,只需要放一兩個人在那邊主管,就能源源不斷的獲得非常豐厚的利潤。
商,要做的事情就更加多了,考察他們有什麽商品需求,以及我們對他們的商品天然資源的需求,有了這些數據,今後的針對他們需求,和咱們自己的需求來做生意,就更加好做了。
如果有大的貿易項目的話,可以通過使臣,在國家層面,跟當地的國王簽訂協議,比如生產鑌鐵礦的國家,大唐可以直接跟他們簽訂供礦協議,每年你給我多少礦,我給你多少糧食,絲綢,瓷器,等等等,直接針對兩國的需求來,拒絕中間商賺差價。
再說醫,以目前大唐的醫療水平,應該能甩西域諸國幾十條街的,太醫署會派甄氏的新生代名醫甄權,甄斌等人,善陽醫學院,則是派醫術僅次於孫思邈的王友道,羅素等人帶著一幫原本底子就不錯的成人醫學生出使,做一些高深的醫學技術展示。
樂師,除了宮廷的樂師之外,就是以望江樓為首的民間樂師團隊,他們會向西域諸國的人民展示大唐演奏會級別的樂曲,以及各種有民族特征的歌舞,主要是做文化宣傳展示。
當然,這些還是主體框架而已,真正去多少人,帶多少物資去,還需要慢慢遴選斟酌,但無疑,這將朝堂由於改革帶來的一些矛盾化解了不少,大家的心思,都轉移到了如何通過這次大規模的出使,獲取名聲,爭奪利益,如無意外,這次出使的情況,肯定會被大篇幅的記錄進史冊的。
十月十八,貞觀朝的首次科舉終於開始,孫享福化身監考老師,很快,就在國子監的門口讓孔穎達見識到了這個時期讀書人的素質。
“正明,為何咱們已經明文規定了不可以帶書籍小抄之類的進考場,這些書生卻是不聽?”
蕭瑀看著門口堆積如山的書籍和小抄紙,不解的問道。
“書本裏的東西,都是理想的,現實卻不是理想的世界,自漢以來,那麽多人學習儒家經典,熟讀孔聖人的論語,春秋,您可曾見到有誰真正的做成了聖人?”
這話說的蕭瑀身旁的孔穎達臉上火辣辣的,但是他無法反駁,因為除了進士科的考生,其它科目的考生,確實很少有夾帶的,甚至,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要考什麽,還帶來了鋸子,斧頭,算賬的算籌過來。因為,此前根本就沒有什麽教商人如何經商,教工人如何做工的典籍流傳於世。
至於醫科,也就漢朝時期有成書的《黃帝內經素問》,還有張仲景的《傷寒雜病論》《金匱要略》等,算的上是醫術,《神農本草經》算做是所有醫師必看的藥書,至於《難經》之類的先秦時期作品,早就已經不適用,因為醫學在進步,簡陋,過時的東西,就要淘汰。
然而,即便是這幾本書,到了唐初的時候,也是殘缺不全的,像張仲景的《傷寒雜病論》,就只剩傷寒篇了,華佗的《麻沸散》以及各種外科治療手法,全部都失傳了。
所以,這個時期治病,主要是靠醫師自己摸索出來的經驗,一位醫師,能在一個方面,有效的治好幾種常見病,已經是不錯的水平了,大多數病,都是得不到治療的。
你要考他們,其實也只能用一些常見的病癥來考,弄的高深了,那就只能很遺憾的告訴你,今年的醫科白開了,因為沒有人能考的過。
“如此看來,今後的科舉,都要嚴查這種夾帶的行為了。”
蕭瑀如是說著,孫享福點了點頭表示讚同道,“這次吃了教訓,他們下次,還會用更加隱秘的手法夾帶,所以,嚴查是必須的,然而,總會有一些漏網之魚的,不過,好在咱們還有實踐的一關,即便是他們的考試成績再好,在實際工作中不行,也只能說明他們是個廢物,實踐,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。”
“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……”
蕭瑀反覆默念了孫享福這句話幾遍,才點頭道,“正明此言說的好,但願這些考生能體會到你的苦心,實習的時候,能夠身體力行,多為國家和百姓做好事。”
“當官的,始終是統治階級,讓他們個個都為國家和百姓做好事,就像儒家一樣,把理想套進了現實世界裏,是不可能實現的。他們只要少作惡,少欺壓百姓,咱們這個國家,就不會差到哪裏去。”
即便是在文明程度遠超古代的二十一世紀,又有幾個官員是一心為百姓服務的呢!虛榮,貪婪,奢侈,等等,是正常人都會有的情緒,誰也無法抹殺掉這些人類的情緒,只要大部分人身心是正的,不作惡多端,國家就還是能保持高速發展,不斷富強。
“正明說的是,有能力當官的,也未必都是好官,所以,你我還任重道遠啊!”
蕭瑀和孫享福,只是在閑聊而已,卻是讓一旁的孔穎達即將他們的對話聽了個真切,內心裏的感悟十分之多。
儒家學說,就是個萬金油似的東西,他可以根據統治者的需求,改變自己的性質,只要他們一直把自己擺在服務統治者的位置,就肯定有統治者需要它。
而李唐王朝,看上去更加註重實踐,那麽,他以後講課的時候,就應該著重叮囑學生們,偏向實踐,從而,讓皇帝喜歡上他們儒家的這一套,從而改變朝廷上武夫橫行,像孫正明這樣的農家子弟都能當政的局面。
冬天大家衣服穿的都厚,八千人,光是搜撿一遍,耗時也不少,雖然提前了一個時辰就開始放學生進入考場,但開考的時間差點遲了,因為,考生還要在並不熟悉的考場內找找到自己的位置,八千多個無頭蒼蠅在裏面亂拱的情況亂極了,而考場裏只有三十幾個監考的官員管理,弄了好半天,才理清次序,讓所有的考生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想到下午可能還要再來一遍,孫享福果斷去信給李世民,讓他多調一營士兵過來,加開幾倍的搜撿通道,並且,盡可能的多派一些監考官過來,雖然他知道朝廷現在很忙,由於編制太緊的原因,各個官員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,但可以讓他們先幫忙把考試的事情忙完,晚上再回去加班幹自己的事情嘛!
書信發出去後,孫享福才有空巡視考場,看到許多考生抓耳撓腮的想答案,有些卻喜滋滋的不斷書寫,孫享福有不少欣慰,這就是他要的效果,而有些左顧右盼想要剽竊抄襲的人,最後無不是一臉懵逼的樣子,這就讓孫享福有些得意了。
想抄襲,基本沒門,別看左邊那人書寫的很快,人家考的是工科,第一道題,就是照著試卷上的文字,簡單的抄寫一段千字文,只要不抄錯,這一題就有滿分拿。
別看右邊那人不停的寫寫畫畫,人家考明算科的,有專門的草稿紙供其計算,你個考文科的,規規矩矩答自己的試卷吧,也就前面第一大題填空題,是好得分的題目,基本只要熟讀四書五經,看到了前後的提示,都知道中間一句說的是什麽。
從第二大題開始,就是默寫整段經典了,這可不是一般的難。
而第三題,則是作詩,平時有創作儲備的人,可以占點優勢,沒有的人,只怕這一題就有些難得分了。
第四題是作文題,寫景,寫人,寫事,都可以。
第五題是策問,根據考卷上提出來的問題,回答解決的辦法,已經這麽做的原因。
三天六場,除最前面靠死記硬背就能得到一些分的題目之外,文科生要寫六首詩,詠六種東西,寫六篇文,表達自己對於文學經典的理解,還要爭對朝廷碰到的六種問題,發表自己的意見,寫出自己的應對之法,不是真正腦子好使,或平時有詩詞文章創作儲備的人,很難在三個小時內,把題目解答完,而且,最後還有一題可答可不答的選答作文題《對家鄉的暢想》
這讓大部分看到考卷的文科生都鄒起了眉頭。
“正明,咱們進士科的考卷,是不是太難了?”
“應該不會吧!這可是您跟孔祭酒一起出的卷子,而且,陛下和房相等諸多大臣都看過了啊!”
“是啊!可是,一個半時辰的答題時間太短,即便是老夫自己提筆去答,也只能做到勉強答完。”蕭瑀有些愁眉苦臉地答道。
“矮子群裏拔高個,反正整體分數低,也是從低分中取中高分者,我倒是覺得,這樣挺好的,讓他們答題的時候,也要想到取舍,要麽先答高分題,要麽先答有把握絕對可以拿分的題,要麽,是真的有真才實學,文思如泉湧的人,可以快速解答所有題目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孫享福首先提的第一點,就是使團護衛的規模。
人數不能太多,太多了出使的成本就會很大,也會讓那些小國害怕,從而產生不必要的麻煩,一千人左右足以,但是這一千人的戰鬥力一定要精悍,所選之士,要身材高大魁梧,所用裝備要看上去彪悍,通過這小小的一角,向各國展示大唐的精神面貌。
第二點,使團要有大唐社會各界人士,農,工,商,醫甚至龐大的樂師團隊,缺一不可,要在各個方面,給外國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第三點,是出使的大臣,要有與外國簽訂合作框架協議的權力,得到了大唐承認的國家,以後,有大唐國籍的商人,在這個國家需要得到什麽樣的保護,得到什麽的優惠,甚至免稅政策,等等。
這需要使臣具體去跟國王談,要知道,很多西域胡商都在善陽上了戶籍,一旦大唐跟西域諸國都簽訂類似的框架協議,那麽,他們手上的戶籍,作用就大了,即便是大唐什麽都不做,在西域諸國,也一定會常年都有一幫自稱唐國的商人,在市面上活動。
這種手段,會無形之中,讓各國的子民,或者統治者,對大唐都不再陌生,也算是文化宣傳初期的一種手段。
第四點,當然是給弱小國家一些經濟,物資上面的援助,並且,邀請有條件的國家,參加三年後在定襄城舉行的天下第一大比,對於大比的項目,規則,以及邀請函,需要刊印成冊,由使臣擇情發出。
然後就是農,工,商,醫,樂等各界人士,在西域各國自由發揮了,相信,他們能夠找到對自己有利的點。
比如農,孫享福就打算派孫二力去,將西域各國各種能夠食用,或者使用的作物的種子弄回來,嘗試培植,讓大唐百姓的食物更加豐富,能用的資源更多。
工,則是可以將很多技術含量不高的東西,直接在當地建工廠,組織當地的百姓生產,用當地的資源,當地的勞動力產出,賺當地百姓的錢,這是後世比較普遍的發展模式,科技發達的國家,將一些技術含量比較低,比較需要人力的生產制造放在一些貧窮國家,只需要放一兩個人在那邊主管,就能源源不斷的獲得非常豐厚的利潤。
商,要做的事情就更加多了,考察他們有什麽商品需求,以及我們對他們的商品天然資源的需求,有了這些數據,今後的針對他們需求,和咱們自己的需求來做生意,就更加好做了。
如果有大的貿易項目的話,可以通過使臣,在國家層面,跟當地的國王簽訂協議,比如生產鑌鐵礦的國家,大唐可以直接跟他們簽訂供礦協議,每年你給我多少礦,我給你多少糧食,絲綢,瓷器,等等等,直接針對兩國的需求來,拒絕中間商賺差價。
再說醫,以目前大唐的醫療水平,應該能甩西域諸國幾十條街的,太醫署會派甄氏的新生代名醫甄權,甄斌等人,善陽醫學院,則是派醫術僅次於孫思邈的王友道,羅素等人帶著一幫原本底子就不錯的成人醫學生出使,做一些高深的醫學技術展示。
樂師,除了宮廷的樂師之外,就是以望江樓為首的民間樂師團隊,他們會向西域諸國的人民展示大唐演奏會級別的樂曲,以及各種有民族特征的歌舞,主要是做文化宣傳展示。
當然,這些還是主體框架而已,真正去多少人,帶多少物資去,還需要慢慢遴選斟酌,但無疑,這將朝堂由於改革帶來的一些矛盾化解了不少,大家的心思,都轉移到了如何通過這次大規模的出使,獲取名聲,爭奪利益,如無意外,這次出使的情況,肯定會被大篇幅的記錄進史冊的。
十月十八,貞觀朝的首次科舉終於開始,孫享福化身監考老師,很快,就在國子監的門口讓孔穎達見識到了這個時期讀書人的素質。
“正明,為何咱們已經明文規定了不可以帶書籍小抄之類的進考場,這些書生卻是不聽?”
蕭瑀看著門口堆積如山的書籍和小抄紙,不解的問道。
“書本裏的東西,都是理想的,現實卻不是理想的世界,自漢以來,那麽多人學習儒家經典,熟讀孔聖人的論語,春秋,您可曾見到有誰真正的做成了聖人?”
這話說的蕭瑀身旁的孔穎達臉上火辣辣的,但是他無法反駁,因為除了進士科的考生,其它科目的考生,確實很少有夾帶的,甚至,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要考什麽,還帶來了鋸子,斧頭,算賬的算籌過來。因為,此前根本就沒有什麽教商人如何經商,教工人如何做工的典籍流傳於世。
至於醫科,也就漢朝時期有成書的《黃帝內經素問》,還有張仲景的《傷寒雜病論》《金匱要略》等,算的上是醫術,《神農本草經》算做是所有醫師必看的藥書,至於《難經》之類的先秦時期作品,早就已經不適用,因為醫學在進步,簡陋,過時的東西,就要淘汰。
然而,即便是這幾本書,到了唐初的時候,也是殘缺不全的,像張仲景的《傷寒雜病論》,就只剩傷寒篇了,華佗的《麻沸散》以及各種外科治療手法,全部都失傳了。
所以,這個時期治病,主要是靠醫師自己摸索出來的經驗,一位醫師,能在一個方面,有效的治好幾種常見病,已經是不錯的水平了,大多數病,都是得不到治療的。
你要考他們,其實也只能用一些常見的病癥來考,弄的高深了,那就只能很遺憾的告訴你,今年的醫科白開了,因為沒有人能考的過。
“如此看來,今後的科舉,都要嚴查這種夾帶的行為了。”
蕭瑀如是說著,孫享福點了點頭表示讚同道,“這次吃了教訓,他們下次,還會用更加隱秘的手法夾帶,所以,嚴查是必須的,然而,總會有一些漏網之魚的,不過,好在咱們還有實踐的一關,即便是他們的考試成績再好,在實際工作中不行,也只能說明他們是個廢物,實踐,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。”
“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……”
蕭瑀反覆默念了孫享福這句話幾遍,才點頭道,“正明此言說的好,但願這些考生能體會到你的苦心,實習的時候,能夠身體力行,多為國家和百姓做好事。”
“當官的,始終是統治階級,讓他們個個都為國家和百姓做好事,就像儒家一樣,把理想套進了現實世界裏,是不可能實現的。他們只要少作惡,少欺壓百姓,咱們這個國家,就不會差到哪裏去。”
即便是在文明程度遠超古代的二十一世紀,又有幾個官員是一心為百姓服務的呢!虛榮,貪婪,奢侈,等等,是正常人都會有的情緒,誰也無法抹殺掉這些人類的情緒,只要大部分人身心是正的,不作惡多端,國家就還是能保持高速發展,不斷富強。
“正明說的是,有能力當官的,也未必都是好官,所以,你我還任重道遠啊!”
蕭瑀和孫享福,只是在閑聊而已,卻是讓一旁的孔穎達即將他們的對話聽了個真切,內心裏的感悟十分之多。
儒家學說,就是個萬金油似的東西,他可以根據統治者的需求,改變自己的性質,只要他們一直把自己擺在服務統治者的位置,就肯定有統治者需要它。
而李唐王朝,看上去更加註重實踐,那麽,他以後講課的時候,就應該著重叮囑學生們,偏向實踐,從而,讓皇帝喜歡上他們儒家的這一套,從而改變朝廷上武夫橫行,像孫正明這樣的農家子弟都能當政的局面。
冬天大家衣服穿的都厚,八千人,光是搜撿一遍,耗時也不少,雖然提前了一個時辰就開始放學生進入考場,但開考的時間差點遲了,因為,考生還要在並不熟悉的考場內找找到自己的位置,八千多個無頭蒼蠅在裏面亂拱的情況亂極了,而考場裏只有三十幾個監考的官員管理,弄了好半天,才理清次序,讓所有的考生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想到下午可能還要再來一遍,孫享福果斷去信給李世民,讓他多調一營士兵過來,加開幾倍的搜撿通道,並且,盡可能的多派一些監考官過來,雖然他知道朝廷現在很忙,由於編制太緊的原因,各個官員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,但可以讓他們先幫忙把考試的事情忙完,晚上再回去加班幹自己的事情嘛!
書信發出去後,孫享福才有空巡視考場,看到許多考生抓耳撓腮的想答案,有些卻喜滋滋的不斷書寫,孫享福有不少欣慰,這就是他要的效果,而有些左顧右盼想要剽竊抄襲的人,最後無不是一臉懵逼的樣子,這就讓孫享福有些得意了。
想抄襲,基本沒門,別看左邊那人書寫的很快,人家考的是工科,第一道題,就是照著試卷上的文字,簡單的抄寫一段千字文,只要不抄錯,這一題就有滿分拿。
別看右邊那人不停的寫寫畫畫,人家考明算科的,有專門的草稿紙供其計算,你個考文科的,規規矩矩答自己的試卷吧,也就前面第一大題填空題,是好得分的題目,基本只要熟讀四書五經,看到了前後的提示,都知道中間一句說的是什麽。
從第二大題開始,就是默寫整段經典了,這可不是一般的難。
而第三題,則是作詩,平時有創作儲備的人,可以占點優勢,沒有的人,只怕這一題就有些難得分了。
第四題是作文題,寫景,寫人,寫事,都可以。
第五題是策問,根據考卷上提出來的問題,回答解決的辦法,已經這麽做的原因。
三天六場,除最前面靠死記硬背就能得到一些分的題目之外,文科生要寫六首詩,詠六種東西,寫六篇文,表達自己對於文學經典的理解,還要爭對朝廷碰到的六種問題,發表自己的意見,寫出自己的應對之法,不是真正腦子好使,或平時有詩詞文章創作儲備的人,很難在三個小時內,把題目解答完,而且,最後還有一題可答可不答的選答作文題《對家鄉的暢想》
這讓大部分看到考卷的文科生都鄒起了眉頭。
“正明,咱們進士科的考卷,是不是太難了?”
“應該不會吧!這可是您跟孔祭酒一起出的卷子,而且,陛下和房相等諸多大臣都看過了啊!”
“是啊!可是,一個半時辰的答題時間太短,即便是老夫自己提筆去答,也只能做到勉強答完。”蕭瑀有些愁眉苦臉地答道。
“矮子群裏拔高個,反正整體分數低,也是從低分中取中高分者,我倒是覺得,這樣挺好的,讓他們答題的時候,也要想到取舍,要麽先答高分題,要麽先答有把握絕對可以拿分的題,要麽,是真的有真才實學,文思如泉湧的人,可以快速解答所有題目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